(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GB/T16453。41996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5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工程三篇内容。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同时,乐鱼app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梯田和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2.3在荒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中保护林草措施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造林育林和种草育草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总体布局在进行坡耕地或荒地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应进行专项总体布局,合理地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四项主要建筑物,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截水沟的布设原则3.2。1当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3.2。2当无措施坡面的坡长太大时,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增设截水沟的间距一般20~30m,应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设计计算具体确定。3.2。3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当截水沟不水平时,应在沟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防止冲刷.排水型截水沟的排水一端应与坡面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外作好防冲措施。3.3排水沟的布设原则3。3.1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沟不能容纳的地表径流。排水沟的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3.3.2排水沟在坡面上的比降,根据其排水去处(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位置而定,当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大致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各种布设都必须作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3.3。3梯田区两端的排水沟,一般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大致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一般土质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排水沟纵断面可采取与梯田区大断面一致,以每台田面宽为一水平段,以每台田坎高为一跌水,在跌水处做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3.4蓄水池与沉沙池的布设原则3.4。1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与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的终端相连,3。4.2蓄水池的分布与容量,根据坡面径流总量、蓄排关系和修建省工、使用方便等原则,因地制宜具体确定.一个坡面的蓄排工程系统可集中布设一个蓄水池,也可分散布设若干蓄水池.单池容量从数百立方米到数万立方米不等。蓄水池的位置,应根据地形有利、岩性良好(无裂缝暗穴、砂砾层等)、蓄水容量大、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等条件具体确定。3。4.4沉沙池一般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排出的水量,先进入沉沙池,泥沙沉淀后,再将清水排入池中.3.4。5沉沙池的具置,根据当地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可以紧靠蓄水池,也可以与蓄水池保持一定距离。截水沟设计(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4.1.1暴雨径流设计4.1.1。1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4。1.1.2坡面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确定。根据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小区径流观测资料,或查阅当地水文手册。在上述设计频率暴雨下,不同坡度、不同土质、不同植被的坡面,应采用不同的暴雨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以一次暴雨径流模数表示。4.1.2截水沟断面设计4.1。2.1蓄水型截水沟断面设计。4。1.2.1。1每道截水沟的容量(V)按式(1)计算:的计量单位,根据各地土壤的容重,由吨折算为立方米(下同).4。1。2.1.2一年土壤侵蚀模数,m/hm4。1.2。1.3根据V值计算截水沟断面面积(AL截水沟长度,m。4.1.2。1。4截水沟断面要素的确定:截水沟由半挖半填作成梯形断面,其断面要素、符号、常用数值,如表1所示。4。1.2.2排水型截水沟断面设计有两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断面。4。1。2.2。1多蓄少排型。暴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大部蓄于沟中,只排除不能容蓄的小部.断面尺寸基本上参照蓄水型截水沟,沟底应取1%左右的比降。4.1.2。2.2少蓄多排型。暴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小部蓄于沟中,大部排入蓄水池.断面尺寸基本上参照排水沟的断面设计(见4.1.3),同时应取2%左右的比降.4.1。3排水沟断面设计(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4.1.3.1排水沟断面A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m;i排水沟比降.4.1.3.2设计频率10min最大降雨强度,mm/min;相应时段土壤平均入渗强度,mm/min;F坡面汇水面积,hmx排水沟断面湿周,m。(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4。1.3。4式中:n糙度,土质排水沟一般取0.025左右.4。1.3.5上述设计中应考虑排水沟的不冲不淤流速,尽量减少沟道冲淤(参见17。3。1与17。蓄水池设计4。1.4.1蓄水池容量设计4。1.4.1.1蓄水池总容量按式(9)计算:设计清淤年(n年)累计泥沙淤积量,mK安全系数,取1。2~1.3。4。乐鱼app1.4.1.2值的计算分两种情况:a)蓄水池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系统之中,与坡面排水沟终端相连,并以沟中排水为其主要 水源时, 值根据排水沟的设计排水量和淤积量计算。(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 b)蓄水池不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系统中,需独立计算暴雨径流量时,采用式(10)、式(11) 4。1.4。2蓄水池主要建筑物设计 4。1.4.2。1 池体设计.根据当地地形和总容量V,因地制宜地分别确定池的形状、面积、深度 和周边角度。 4。1.4.2。2 进水口和溢洪口设计.石料衬砌的蓄水池,衬砌中应专设进水口与溢洪口;土质蓄 水池的进水口和溢洪口,应进行石料衬砌。一般口宽40~60cm,深30~40cm。并用矩形宽顶堰 流量公式校核过水断面。 ……………………………………(12) 式中:Q进水(或溢洪)最大流量,m M流量系数,采用0.35;g重力加速度,9.81,m/s h堰顶水深,m.(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 4.1.4。2.3 引水渠设计.当蓄水池进口不是直接与坡面排水渠终端相连时,应布设引水渠,其断 面与比降设计,可参照坡面排水沟的要求执行. 4.1.5 沉沙池设计 4.1。5。1 池体尺寸设计。沉沙池为矩形,宽1~2m,长2~4m,深1。5~2.0m。要求其宽度为排水 沟宽度的2 倍,长度为池体宽度的2 倍,并有适当深度,以利于水流入池后能缓流沉沙。 4.1.5。2 沉沙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参照蓄水池进水口尺寸设计,并应作好石料(或沙浆砌砖 或混凝土板)衬砌. 施工5.1 截水沟与排水沟的施工 5。1.1 根据规划截水沟与排水沟的布置路线进行施工放样,定好施工线 根据截水沟与排水沟的设计断面尺寸,沿施工线进行挖沟和筑埂。筑埂填方部分应将地 面清理耙毛后均匀铺土,每层厚约20cm,用杵夯实后厚约15cm,沟底或沟埂薄弱环节处应加固处 5。1.3在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出口衔接处,铺草皮或作石料衬砌防冲。在每一道跌水处,应按设 计要求进行专项施工.石料衬砌的跌水其施工要求参照5.2 执行. 5.1.4 竣工后,及时检查断面尺寸与沟底比降,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5.2 蓄水池与沉沙池的施工 5.2.1 根据规划的位置和设计的尺寸进行开挖,及时检查开挖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需 作石料衬砌部位,开挖尺寸应预留石方衬砌位置。 (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 5。2.3石方衬砌要求料石(或较平整块石)厚度不小于30cm,接缝宽度不大于2.5cm,同时应 做到砌石顶部要平,每层铺砌要稳,相邻石料要靠得紧,缝间沙浆要灌饱满;上层石块必须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