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井盖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带“病”上岗将大大影响市民出行的“脚下安全”,影响行车体验。苏州市城管部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截至目前,苏州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受理的各类窨井盖问题已达12095个。
在市区一些通行时间久、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老旧窨井设施时有所见。每当有车驶过,路面上下陷的井盖哐哐作响,车辆随之震动;非机动车也可能因为井盖凹凸或缺失带来行车安全隐患。而近年来,全国各地因井盖设施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何杜绝城市老旧井盖状况频出?这两天,苏报公益守护记者走访多地,作了一番探访。
在苏州市“数字城管”平台上,关于井盖设施的问题反映涉及了通信井盖、不明井盖、雨水箅子、雨水井盖、电力井盖等各个类别。
2022年,苏州市城管部门就对涉及窨井设施的问题进行过梳理。据统计,当年市级“数字城管”平台通过巡查采集、市民求助等受理的各类井盖问题有31602个,主要涉及窨井盖沉降、损坏、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窨井盖使用年限较长而老化、本身基础不牢固,以及重型车辆反复碾压等都有直接关系。
窨井设施产权不明晰,也时常带来管理难题。在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受理的案例中,通信井盖和不明井盖是问题最多的两类。正是由于通信井盖涉及多个弱电单位,此类井盖问题的处置效率往往较低。而不明井盖涉及的单位更多,不仅涉及属地、职能部门、各强电弱电部门,还可能涉及企业、物业、商家等产权单位,权属判定更加困难。
十全街是市民朱女士每天送女儿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周,她在十全街东段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道上“避坑”失败。当天早晨,朱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完孩子回家,并排开着的,还有一辆送快递的三轮小车。“每次骑车经过,我都知道这里有一块下陷的窨井盖,会提前绕道避让,当时往侧边一打方向,直接撞上了快递小哥的车,把手肘蹭破了。”
在朱女士发生碰擦的点位,记者看到,地上是一组由四块水泥板合成的通信类井盖,下陷最深的位置有两三厘米,水泥板也有些许松动。由于在非机动车道上所占面积较大,且车道外侧还有部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能绕过的平整路面仅有不到半幅。记者在一旁观察了两三分钟,就有多辆过往的车辆因为绕行差点碰到通行车辆而急刹车。来不及绕过的,就只能咬咬牙颠过去。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这里以外,十全街、凤凰街、莫邪路以及西环路等道路上多处窨井盖都存在此类情况,部分路段因为窨井盖存在问题,“跳车”的现象十分明显。对此,沿街店铺的工作人员和过往司机表示,窨井盖虽然不起眼,但保障市民游客出行安全、维护城市窗口文明形象,应该从这些细节处入手加以完善。
不仅在苏州市中心城区,其他区域使用年代较久的道路也存在着窨井盖沉降、损坏等情况,比如吴中区月浜街。记者坐车在道路上经过,因为窨井盖密集,数百米机动车道路颠簸不停,非常影响驾驶和乘坐感受。沿街店铺多,还有小学和幼儿园,每天的车流量较大。沿路一家水果店老板说:“车一开过,地面就不断发出腾腾腾的声音,虽然并不响,但听多了心烦。”
“问题必须得治!一些重要路段窨井盖带病上岗的情况,今年会进一步减少。”在吴中区城管局中心城区建设管理中心市政建管科科长盛涛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在月浜街的北端,部分窨井盖刚换了新面貌。乐鱼app而月浜街已是今年以来吴中区城管部门组织开展窨井盖整治提升的第三条道路。
“经过前期摸排,今年,我们选择了碧波街、枫津路和月浜街三条道路进行整治。依据产权归属,我们将为105个点位换上全新的窨井盖。”赶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前,吴中区城管局中心城区建设管理中心已经完成了碧波街24座窨井盖的更新工作。盛涛告诉记者,不少老旧窨井盖如果只是单纯加固修复,不解决“胎里毛病”,很可能用不了几个月,又会出现沉降等问题。“就像你看到许多路上存在问题的井盖,在这几年大多接受过修复。”为此,他们给符合条件的点位全部换上了一体式防沉降井盖。
与传统井盖相比,碧波街上的这些一体式防沉降井盖的外缘多了一圈,据介绍采用的是特种复合材料,因此强度和承载能力更强;打开后,盘面下方装有调节圈,可以有效防止井周沥青龟裂,安装完成后,井盖与道路融为一体,能长时间降低井盖沉降的概率,让窨井盖稳稳当当,如履平地,自然也“消了音”。
今年,全市将有超过3000个窨井设施完成整治提升,上述道路中有部分也被纳入了今年专项治理的名单中。
“今年,我们会把存在安全隐患、常规养护无法根治的窨井盖沉降等问题作为治理重点。牵头协调多个部门和产权单位通过现场检查、数字城管投诉数据分析、第三方测评等方式推动治理,开展考核。”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止于“小修小补”,因为能够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快速、高效、可靠修复的要求,可调式、一体式防沉降窨井盖仍是大力探索推广的方向。
为了改变井盖“多、乱、杂”的难管局面,苏州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井盖实行智能化管理,推进智慧井盖建设,让问题故障逐步从“被动发现”变为“主动感知”。“一个个智慧井盖相当于上了户口。通过建档溯源、动态监管,可以大大提高相关部门对问题井盖的处置效率,让治理工作与为市民守好脚下安全的呼吁同频。”
苏ICP备2023002088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330073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