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的时候,英国《金融时报》就曾炒作中国“核”,他们声称利用卫星发现了中国在内蒙古等地区的多个洲际导弹发射井阵地。他们甚至非常“保守”地估计,在内蒙古等地发现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数量已经
事实上,所谓的洲际导弹发射井位置是十分隐蔽的,难以被卫星发现。除了隐蔽之外,导弹发射井内部也十分安全,要知道其光是井盖就重120吨,可应对核打击,即便被废弃,也能够充当末日堡垒!
上世纪50年代,由于美苏两国受到二战时期德国研发的远程导弹影响,再加上冷战格局的需要,他们先后研发出了第一代洲际导弹。包括苏联SS-6系列导弹和美国”“大力神”等系列导弹,它们实现了人类对于洲际导弹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但早期的洲际导弹技术并不成熟,在发射之前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而且由于这些导弹采用了液体燃料,并不容易被保存,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最关键的是,此类导弹的弹头威力虽然大,但是精度低得要命,误差在10公里左右。如果不能直接打击到目标,那么它的打击效果将大打折扣。
第二代洲际导弹解决了前一代的一些痛点,在技术上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美国的M-25C弹道导弹,它的起飞重量足有150吨,最大射程在1.1万公里到1.5万公里之间,可以以241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
这款洲际导弹装配了一枚W-53型弹头,可搭载相当于1000万吨TNT当量威力的核武器,采用地下井热发射,这地下井也就是我们说的导弹发射井,是美国当时核心的核武器打击力量。
此后,洲际导弹又经过了更迭换代,一直发展到如今最先进的五代导弹技术。最新型的导弹技术的特点在于,它的精度足够高,基本上是指哪打哪,还有它的体型也得到了缩减,同时威力有保障,堪称短小精悍。
可装备分弹头,减少被拦截风险的同时,还能针对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除此之外,五代洲际导弹更加注重其生存能力,包括隐蔽性和地下掩体的建造工作。
导弹发射井的组成很简单,分别是井盖、设备室、井筒三个部分,其中井筒就是发射洲际导弹用的。
大家别小看钢筋混凝土,它可以被广泛运用在各大军事设施当中,不仅是民用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军用建筑原材料。之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部分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不结实,除开“”工程的缘故之外,还与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混凝土的厚度有关,要考虑成本因素,尽可能地去节约。
但在建造军用设施的时候,是不计成本的,因此导弹发射井的井筒硬度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钻地弹来了也不见得能够破防。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水渗透到发射井当中,在发射井的井筒周围还会铺设好几层防水材料,同时还有消声材料等等。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发射井的隐蔽性,甚至有可能你站在发射井的附近都无法感知它的存在。
再说说设备室,它就相当于一个导弹的指挥室,当中包含诸多技术设备,包括导弹的装配、贮存、测试、发射、瞄准等等。最后说说井盖的问题,它是保护发射筒的第一层防御,因此需要有足够的硬度。
一般来说,井盖是由钢筋混凝土、碳钢、合金钢骨架等高硬度材料制成,采用液压式、机械式等方式开启。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种发射井究竟有多重,苏联早期研发的洲际导弹发射井井盖就重达100吨以上。冷战结束之后,乌克兰一共销毁过175个发射井和17个指挥室,在其中有的井盖重量高达120吨,要完全打开需要8秒的时间。
如果大家还是担心导弹发射井的安全问题,那么继续看它的安全措施。一般来说,发射井的厚度在2到5左右,发射井的壁层包括特种钢材、特种水泥等特种材料。其中特种材料的硬度不会比建造航母甲板的特种钢低,而航母甲板的厚度在150毫米左右,也就是0.15米。
仅仅这个厚度,航母就可以经受主传统火力轰炸几十天不沉。而发射井的厚度是航母钢板的10倍以上,别说是钻地弹了,就是核弹头打过来了也丝毫不慌,甚至导弹发射井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核武器避难所。
但事实上,以如今人类的技术而言,根本不用担心其他国家对发射井的打击。乐鱼app因为现代化的预警技术十分发达,如果对方发射了精准的洲际导弹(打发射井的话基本上只能用核弹轰,其他武器基本没用,但核武器效果可能也并不大),很快就会被识别到。
比如说,美国想要发射洲际导弹打击俄罗斯的发射井,就算它的速度再快也需要飞行10分钟以上。
俄罗斯的大型地基雷达能够在美国洲际导弹发射2分钟左右发现,在此前提下俄罗斯可以提前将自己受到打击的洲际导弹用于反击,对方打到的仅仅是一具空壳。